话剧

201704191837082018.png

除了传统戏曲,近代以来,漓江两岸也逐渐发展起话剧这一现代戏剧,漓江两岸的话剧萌芽与整个中国的情况几乎同步于五四运动时期。当时桂林学生爱国会组织各校学生排练新剧,演出了《朝鲜亡国痛史》 、 《刺伊藤博文》等,其内容多以反对日本侵略和拯救民族危亡为主题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8 年)冬,广西师专剧团成立,该校文学系主任陈望道任团长,导演有沈西芩、祝秀侠等。次年元旦该团公演了独幕剧《屏风后》和《父归》 ,四月又公演了多幕剧《钦差大臣》和《怒吼吧,中国》 ,影响很大。此后,各学校纷纷组织了业余剧团,如陈迩冬等文学青年组织的风雨剧团,桂林初中学生组织的桂林初中剧团等。同年十月,广西省会迁桂林,原在南宁的五路军总政训处国防剧社和由省政府职员组成的“二一”剧团亦于是年十二月迁来桂林。民国二十六年元旦,这些剧团联合举行了话剧公演,国防剧社演出了《撤退赵家庄》 、 《梅世钧》二剧。 “二一”剧团演出了《金宝》 ,桂林初中剧团演出了《死亡线上》 、 《码头工人》 、 《最后的觉悟》 、 《我们胜利了》等独幕剧。同年初,国防剧社与总政训处另两个团体合并成立国防艺术社,桂林首次有了专业话剧团体。

201704281031084062.jpg

抗日战争期间,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、田汉、熊佛西、焦菊隐等大批文化人云集桂林,上海、武汉等地的一些戏剧团队也来到桂林,推动了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,话剧演出鼎盛一时。 桂林先后成立了 90 余个专业和业余话剧团队, 上演各种大小剧目 370 余个, 950多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