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剧文化

201704191835318877.png

 桂剧是桂林地方戏, 漓江流域代表性剧种之一,属皮黄戏系统。它以桂林市为中心,流行于漓江流域的中、上游以及湘桂交界地区。桂剧形成于明清之际,它是吸取了昆曲、徽剧、汉剧、湘剧等外地剧种的特点,结合桂林方言和生活习俗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地方戏剧。它的唱腔道白和表演动作都具有独特的风格,体现了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趣。

201704281035236869.jpg

 201704281036076803.jpg

桂剧的成因有多种说法。其一为清代嘉庆末年安徽人萧德元、邵士庵两人宦游桂林,传授徽调,后由徽调演变为桂调,即桂剧。其二是源于湘南戏。根据是桂剧与湘剧、祁剧在调子、行腔、台词、场面等方面完全相同,所演剧目为湖广通行的草本,演出地点多以湖南会馆为中心。且昔日桂剧科班不少系湘、祁剧艺人代为传授。其三是源于明代靖江王府的宫廷戏。明初藩封靖江王后,梨园伶人随之南来。后南明政权败亡,王府伶人散流民间,遂成为桂剧祖师。

桂剧表演,唱、做、念、舞俱重,尤以唱工细腻、做工传神见长。其声腔以弹腔为主,兼唱高腔、昆腔、吹腔、杂腔。桂剧极重视做工,演员常借用眉、目、脸、口、手、足、身、腰等活动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。做工细致,辞熨帖,唱、念、舞(打)俱佳,刻画人物深刻微妙,活泼轻松。伴奏有鼓、云板、大小锣、大小钹、胡琴、月琴、三弦等。角色有生、末、外、小、武、旦、占、贴、夫、净、末净、副净、丑、杂 15 行。历代著名桂剧演员有蒋晴川、林秀甫、谢玉君、方昭媛、王盈秋、蒋金凯、刘万春、周文生、苏飞麟、龙民介、蒋金亮、秦彩霞、罗桂霞等。

 201704281037553056.jpg

桂剧自形成后,积累了大大小小 800 多个传统剧目。传统剧目上自远古尧舜,下至清末民初的故事均有所表现,大多从忠君保国、争战演义、爱情离合、侠义扶危、佛经道义、小说传奇中取材编演而成,如《隋唐演义》 、 《气周瑜》 、 《岳飞传》 、 《哑子背疯》 、 《打棍出箱》 、《金精戏仪》等。1896 年,唐景崧为“桂林春班”撰写《看棋亭杂剧》40 出,成为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。到 20 世纪 30 年代末 40 年代初,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为桂剧创作、改编和加工整理了一大批新剧目,如《梁红玉》 、 《打金枝》 、 《断桥》等,桂剧从此进入中国十大戏曲剧种行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