漓江民歌

漓江两岸的民歌源远流长,宋代周去非《岭外代答·风土门》有当时漓江流域乡间嫁女对歌习俗的描述。漓江两岸的民歌可分为劳动歌、礼仪歌、祭祀歌和宗教性的民歌等。它们分别是与劳动相联系的“笛篙歌” 、 “山歌” ;与民俗相联系的“龙船歌”、 “贺郎歌” 、 “伴郎歌” 、 “婚嫁歌” 、 “哭嫁歌” 、 “孝歌”等;与娱神祭祀相联系的跳神活动时唱的请神歌、贺神歌、送神歌;与宗教相联系的回族歌曲“宣礼” 、 “赞圣词” 、 “虎图白” 、 “白拉梯” 、“沐浴舞曲”等;民间小调有“石榴花凋” 、 “十月飘” 、 “点兵歌” 、 “十月怀胎” 、 “倒米茶” 、“绣香袋” 、 “苦零零” 、 “十指尖尖”等。

201704281026487909.jpg

最普及、最有地方特色的是“山歌”和“龙船歌”。山歌曲调简单、朴实,节奏自由,在农村广为流行。不同民族,不同地区,有不同的曲调,即兴编唱,有独唱,也有对唱。山歌的发展已深入到了各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。男女青年相恋、节日喜庆、祈神求雨、婚丧嫁娶、时令变化、叙述故事、阐明观点,均能以歌代言。各族人民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触景生情,出口成歌,随编随唱,有问必答。

龙船歌一般多在农历五月端午扒(划)龙船时演唱,一人领唱,众人和唱,伴以铿锵鼓点,在龙舟竞赛中起指挥作用,在走“龙亲”民俗活动中起联谊作用。唱词多与悼念屈原、颂扬龙王、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人丁安康有关,表达了人们善良的愿望。